杜 安 集 八 大 景(作者:王品一 整理:一刘 2025年02月15日改定)
张山子镇杜安村,古称杜安集,始建于唐初,是古青州至徐州交通要道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既是
覆盖方圆百里的一个集市,也是整个黄丘山区抗日根据地的一个比较大的行政村。历史悠久,人
文荟萃;山清水秀,卧虎 藏龙 。 于姓几家在杜安村后,称后于家;西伊.阚庄在村西称西阚庄.西伊家;
黑山(台儿庄最高峰,海拔306米,古称柏山。)前黑山西、胡芦套等都是原杜安辖地(黑山西村全
是王姓,从杜安迁过去的,从六世分支)。这里曾是八路军一一五师运河支队的"堡垒村"。至今,
陈毅元帅当年过黄邱山套奔赴延安时的休息地王家澡堂、运河支队情报员女英雄王脉凤的故居,
以及山东野战军第八师的创建地和师部遗址等依然尚在,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红色记忆。原运河支队
文化教员王品一老师曾作有“杜安八景”:
一. 双 峰 插 霄.
杜安村南有双顶山,双峰并峙,如剑卓笔立,高插云霄。
山势西来奔不停,奇峰陡起列双屏;
插天并入三霄翠,碍日平添两道青。
石磴泉飞分匹练,险崖风度互鸣霆
凌冬雪后犹堪赏,对面妆成玉女形。
二. 长 汀 钓 月.
杜安 村北三里许,有溪曰长汀,源通西山,下流入运。双桥并跨五柳,连阴月夜独钓景最清幽。
水浦平堤一线长,前汀意钓月昏黄;
蟾蜍影误金鳌影,荇藻香疑桂子香。
雾重烟轻迷古渡,天空露冷坐垂枋;
得鱼换酒前村饮,山市柝声夜未央。
三. 古 槐 团 云.
树在杜安村内永胜庵前,大可数围,荫蔽亩余;曾枯三年,一朝复茂;遊人憩息,夏可忘暑。千余年灵木也。
绿团为盖复重重,一碧闲云老尚浓;
密翳阴寒疑作雨,轮围寸合欲从龙。
无心冷对门前市,有韵声兼寺内钟;
我拟乘凉参静理,消闲世界悟禅踪。
四. 明 泉 飞 雪.
杜安村南洞子山最为陡峻,
豁谷盘曲,山腰一泉(筝鸣泉,学名:老龙沟泉,台儿庄十大名泉之一)飞出,倾
银喷雪,奔腾数里,声振山林,泉水之盛,名冠兖徐,真乃奇观。
一道飞泉涌怒潮,喷珠吐玉泻山腰;
听时几阵风初烈,望里三冬雪未消。
乍卷翻疑花六出,惊驰更散练千条;
雨余声震雷霆吼,应有蛰龙上九霄。
五. 李 氏 山 庄.
石城之南,柏山东有山田一区,旧名葫芦套;四山围绕一径,形似葫芦,樵通中有茅屋数椽,
李氏居焉。有泉从石罅中出,穿窦流涯,绕村而过。春时绿柳垂檐,红桃傍水,槎枒古木,斜出籍
根,游人乍入,则山犬吠客,童子窥人,武陵仙境,殆不是过。
几世移家住此山,茅檐风景异人间;
四围岗岭排云障,一带清流绕石关。
红杏艳开门以外,绿杨裁编水之湾;
仙缘是否今犹在,黄发垂髻认旧颜。
六 .福 胜 古 碑.
杜安村东福胜(复圣)寺者,乃大唐仪风三年(公元678年)建立之柏山禅院也。南宋时地属于金,
今殿宇鲜存。唯一碑屹立草中,文字雅饬,书法端劲,上记大定三载沂水鲍献书。盖金碑也。迄今千有
余年。字画无苔藓漫漶。夕阳返射,镌痕闪烁如金;考古者恒流览焉。
破寺荒凉瓦片垂,闲披乱草读残碑;
风磨雨洗岣嵝字,凤泊鸾飘金碧姿。
断碣尚书唐岁月,遗文宛记宋史诗。
雷轰荐福今多少,草掩尘埋漫不知。
七. 石 城 暮 霭.
杜安村之东南有山曰石城,秋,夕阳返紫,黄叶半林,最足登眺。
形势湾环望似城,深秋晚眺最宜情;
石门敞对斜阳紫,鸟道曲连夕照明。
半劈丹林驱犊影,四围黄叶乱鸦声;
牧童高处闲吹笛, 一弄山风万壑清 。
八. 柏 山 晨 烟
在杜安村南群山之中,(柏 山)较诸山独高独大,烟岗环翠,岩壑幽深,朝烟未散,最足怡情。
考之(滕)县志,始得其名,俗呼为黑山者,误。
曦轮晓上碧峰头,一抹浮云淡不收;
涧曲花明开锦阵,石根草窟冪金钩。
人家灶画炊初起,山市楼台卧欲遊;
更爱岚光新风后,依然紫翠色盈眸。
(柏 山,黑山的古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