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论坛

搜索
查看: 858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码头苇编:非遗苇编闯出新天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0-7 10: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花篮、收纳盒、编织包……一根根芦苇,经过投苇、剥皮、轧苇、打条起编、摆边等十几道工序巧手“改造”,编织成了绿色环保又典雅实用的各类工艺品。近日,在广饶县大码头苇编非遗馆加工车间内,该技艺传承人徐尊霞正和工人们交流苇编制作的工艺处理细节。

广饶县大码头镇芦苇资源丰富,自古就有苇编苇席的传统。大码头镇原是退海、退湖之地,苇蒲丛生,数百年来,苇编制品成为大码头镇一带百姓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大码头苇编朝着品牌化、产业化转型,传统技艺、传统材料不断创新,如今一平方米成本只有3元左右的芦苇料,经过巧妙的设计加工,便身价百倍。制作一套工艺生活用品,如苇编收纳篮大中小三号,农民能从中获得收益15元,每人每天可编织6至7套,收益100元左右。

建设大码头苇编传统非遗馆及产学研一体化基地,推动传统技艺“活在当下”。在文旅部门的支持下,传承人徐尊兴投资建设了大码头苇编非遗馆(工坊)。大码头苇编非遗工坊2021年4月开始建设,总建筑面积380平方米,总投资45万元,同年10月投入运营。工坊分为展厅、传承人工作室、编织体验室、接待室及室外苇编传统工具体验一处,收集了全镇从明清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传统苇编展品30多件,传承人作品及现代编织作品80余件。非遗工坊全天对外免费开放,从开馆至今已接待游客500多人次,学生体验120人,培训编织人员35人。

培养苇编产业人才,让人才在传统产业中活起来。大码头苇编非遗工坊依托省轻工联社、省工艺美术协会专家资源,围绕手工技艺、产品设计、营销模式等领域,开展多层次多维度的培训班,培养一批技能型产业人才,促进苇编产业队伍壮大和接续传承。如何让过去很受欢迎但在现代逐渐失去生存土壤的手工产品,转化为适应当代人休闲娱乐、怡情美育的创意手工艺?工坊通过“工美+人才+非遗馆”,加快了传统工艺实施“创意+”、融入现代生活的步伐,提升了传统工艺的市场竞争力。

如今,大码头苇编制品已拓展至近百个品类,全镇现有从事手工苇编人员近千人,年生产苇编制品超百万件,产品正走出国门,远销欧洲、非洲、东南亚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门小小的传统手艺正在编织出一片新天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大众论坛 (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

GMT+8, 2024-4-29 09:00

删帖投诉流程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