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之光.黄丘之魂---八路军一一五师运河支队群英谱(0045)刘景镇(0046)刘刚 (1901-1940) 又名刘景宣。峄县二区甘霖乡小屯村(今枣庄市薛城区张范镇小屯村) 人。鲁南抗日武装前期领导人之一。19岁参加奉军,1930年返回家乡,从事教育工作。1937年,和朱道南一起组织了著名的邹坞乡农学校暴动。9月,又协助朱道南成立了一百余人的"鲁南抗日自卫团"。同年11月,任鲁南抗日自卫团副团长。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5月,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决定组建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 担任第三大队副大队长兼第一中队长。 不久任大队长。1939年秋, 义勇队更名为八路军一一五师苏鲁支队,任第三营营长。1939年9月,在战斗中身负重伤,仍躺在担架上指挥战斗。
后来,在田庄养伤时,由于叛徒告密,被敌人包围在一个草垛里。他奋勇抗击敌人,最后,仅剩一粒子弹,毅然自尽殉国。其子刘刚,曾任鲁南军区第二军分区七连连长。1945年,在抗击日军的战斗中,腹部中弹,肠子流出体外,仍一手托住肠子,一手执枪,浴血奋战,直至牺牲。被誉为"父子英雄兵"。父子二人的英雄事迹至今仍在当地流传。刘钢又名刘秉仁,山东省峄县张范乡(今枣庄市薛城区)小屯人,系抗日英雄刘景镇烈士之子,鲁南铁道大队优秀中队长。抗日战争末期,他在率队拔除古邵日伪据点战斗中壮烈牺牲,被誉为“托肠大战英雄”。
刘钢于1921年12月16日出生在一户普通农民家,兄妹5人,排行为长。他性格内向,好学上进,7岁开始读私塾,同窗共读的10余个同学中,他的成绩总是最佳。当时任教的韩先生逢人便说:“刘钢这孩子长大定会成器。”刘钢的父亲刘景镇与峄县早期共产党员朱道南是至交好友,来往比较密切。刘钢经常听朱道南讲一些红军的革命故事,在他那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革命火种。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朱道南和刘景镇等人通过秘密活动,于10月发动和组织了邹坞暴动,铲除了乡农学校反动校长王效卿,缴获步枪百余支,随即拉起了百余人的农民抗日武装,刘景镇是主要负责人之一。这时,因抗日形势紧迫,学校停课,年仅16岁的刘钢失学在家。
1938年冬,刘景镇等人率领的峄县人民抗日武装,在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的领导下,和滕县、沛县抗日武装合编为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并由滕峄边山区转移到抱犊崮、大炉、车辋一带活动。在父亲革命思想的影响下,刘钢告别了母亲,步行百余里,在抱犊崮东部地区的车辋村找到了父亲,参加了义勇总队宣传队。
在党的培养教育和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刘钢进步很快。参加革命的第二年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全总队比较年轻的共产党员,并被提拔为总队宣传队分队长。后来,在他的积极要求下,又到基层连队任文化干事。
1940年10月,父亲刘景镇壮烈牺牲的噩耗传来,刘钢十分悲痛。但由于当时对敌斗争激烈,环境恶化,他没能参加掩埋父亲的遗体,便又投入到新的战斗之中。
1942年鲁南军区实行精兵简政,干部降职使用,刘钢奉命调鲁南军区五团任通信班长。不久,又调入鲁南区党校学习3个月。结业后,被编入鲁南军区武工队当队员,主要活动在峄枣地区,隐蔽而巧妙地打击敌伪势力,发动群众进行抗日。这时,他经人介绍与在家乡从事妇女工作的庄福云姑娘认识,后来经组织批准结为伉俪。
1943年9月,刚刚由鲁南铁道大队三队编为峄县大队三队的队长张绍顺在东巨山战斗中牺牲,刘钢由武工队调入该队任队长。后来,该队又奉命编回鲁南铁道大队,他仍任中队长。此时的刘钢,虽然年纪不大,但在革命队伍中已锻炼了5年,革命觉悟和军事素质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已成为一名文武双全、军政兼优的基层指挥员。徐庄伏击战中,他率部巧设埋伏,勇猛出击,击溃200多人的日寇骑兵突袭队,毙伤敌50多名,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30余支和战马数匹。
1944年,刘钢奉命率部配合主力部队参加湖西反顽,在高庄、程子庙战斗中,他在支队和大队首长的统一指挥下,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适时出击,集中火力,歼灭了大批敌人。
1944年10月,刘钢和他率领的鲁南铁道大队长枪三中队,奉命改编为鲁南二军分区二营七连。他继承父亲的遗志,指挥果断,身先士卒,多次率部摧毁日伪据点,受到上级的表扬和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