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论坛

搜索
查看: 386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遗老手艺蹚出致富新路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4-20 10: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现在,我正在创作的这件草编作品取名《九曲安澜》,主要以母亲河为主题,再有半个月差不多能完成,6月份将去北京参展。”在垦利区垦利街道邵家村的草编火燠技艺传承馆里,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草编火燠技艺第4代传承人张奎善一边创作一边说道。
  黄河口草编技艺已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利用黄河口现有的植物资源,如秸秆、高粱苗、白芦、蒲草等天然植物,以运用民间传统高超的火燠技艺为核心,在制作时,需要将庄稼秸秆放置在蜡烛火焰上进行烘烤,利用火焰的外焰部分让来回移动的秸秆均匀受热,当烘烤至秸秆开始出现因热胀变形时,再通过手中均匀反复用力使其按照艺术造型要求弯曲或变形,这也是黄河口草编火燠技艺区别于其他各地草编技艺的独特之处。
  据了解,运用草编火燠技艺制作而成的草编作品,小到花草鱼虫,大到巨型背景,一片天然之气、栩栩如生,还永不变形、绿色环保、可永久保存,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在邵家村的草编火燠技艺传承馆的展示台上,摆放着许多张奎善创作的作品,有利用玉米叶制作的牡丹花,用柳条编制的花篮,用秸秆制作的雄鹰展翅,最惹眼的要数北墙上悬挂的《九龙壁》复刻图片。
  “它是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我做的第一个火燠大型作品,以北京故宫九龙壁为原型,以高粱苗、高粱秆、玉米皮等为原料,历经构思、扎胚、剪、削、煮、烤、染、串、粘等百余道工序。”张奎善介绍说。
  《九龙壁》创作耗时10多年,上面的每条飞龙均有5000至6000个鳞片,仅龙的眼睛他就试了上百种,艺术效果几乎与原作媲美。2016年1月,《九龙壁》载入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
  张奎善告诉记者,他家祖辈都是做草编的,记忆中,父亲几乎每次下地干活回来都会寻摸柳条编个筐子之类的,看着一条条细长柔软的柳条在父亲手里变成各种活灵活现的物件,他很痴迷,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草编技艺,之后就一直和草编打交道,40多年来从未间断过。
  随着参展的次数越来越多,张奎善创作的《花开富贵》《丹凤朝阳》《朔风击浪》等作品多次获奖,得到更多人的喜爱。现在,张奎善成立了垦利东方草编传统艺术有限公司,在研发新产品的同时积极参与公益创业培训活动,手把手传承草编工艺,带动农民共同增收致富,至今已培训农民、残疾人及下岗工人两万余人。
  2018年,垦利街道在邵家村投资120多万元建设了以“黄河口草编”为主题的火燠技艺展馆、草编非遗广场,传承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有了更广阔的舞台。2021年,邵家村又多方协调筹措资金,投入100万元建设新厂房、购买成套设备、整修实践基地等,组织周围10余个村70多名妇女在车间工作,通过完善硬件条件,使草编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黄河口手艺人,我希望让非遗真正融入百姓生活,通过这门手艺带领更多人致富,提升乡亲们的幸福指数,借力这种富有特色的非遗文化产业,更好地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助力乡村振兴。”张奎善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大众论坛 (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

GMT+8, 2024-5-4 05:01

删帖投诉流程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