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论坛

搜索
查看: 939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夏廉政故事:娄敬与张良的“进退之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9-6 10: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果我们能乘着时光之舟,溯黄河而上1600里,便能见到2200年前的那座古都长安与张夏的不解之缘。公元前202年,齐地卢(今济南长清)人娄敬向汉高祖刘邦进言定都关中,刘邦疑而未决时,得留候张良支持,遂建都长安。而娄敬与张良功成名就之后,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张夏之地作为隐居之所。二人不仅在此处留下了娄敬洞山、张山的名胜和故事,更以自身的一“进”一“退”为我们留下了不尽的启示。
    娄敬的“进”,是他面对国家的需要时敢于站出来。汉朝立国之初,刘邦倾向于定都洛阳,娄敬作为一个小小的戍卒,摘下拉车的横木,穿着破旧的皮袄,直面皇帝力陈定都关中对于整个国家政局的重要意义。那时,他面对的是皇帝的无上权威和群臣的激烈反对,让他站出来的勇气,来自于他对陇西之地的熟悉、对天下大势的深入分析和对国家发展的深切关心。正是因为这份“身在草莽、心在朝堂”的热切,让他具备了长远的眼光,提出了正确的主张,取得了张良的支持,并最终“建金城之安”,为汉朝200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张良的“退”,是他面对个人的利益时善于退一步。张良“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协助刘邦建立了汉朝,论功行赏时,刘邦令张良自择齐国三万户为食邑。张良辞而不受,谦请封于留地,之后更因天下已定、自身政治抱负已经实现,自请告退,从朝堂中脱身而去。汉初三杰,萧何下狱,韩信身死,而唯有张良善终。正是因为他能正确对待个人的得失,才能做到不贪图名利、不恋栈权位,才能在波涛诡谲的政坛“随心所欲不逾矩”,最终得以功成身退、从容无咎。
    两位先贤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为国家而“进”,是一种担当与气魄。作为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进取心和责任感,才能让自己以百倍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充分发挥自身才能,迎接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为个人可“退”,是一种修养与智慧。作为党员干部,面对个人的得失时,保持淡泊宁静的心态,才能在功名利禄前,守住思想防线,不受腐蚀侵扰,舍弃蝇头小利,将目光放在长远目标和全局发展上,走出人生的海阔天空。
    知大义便勇于“进”,见小利而不惜“退”,既是古人的智慧,更是当代党员干部应遵循的准则。只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将自身发展融入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就能明白因何而“进”、何时应“退”,就能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走向辉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大众论坛 (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

GMT+8, 2024-5-9 06:52

删帖投诉流程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