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论坛

搜索
查看: 3348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文学] 王子龙 / 作品 《花生》(邹鲁文学社429 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8-30 2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花生        
文/王子龙 (山东邹城)

        花生,也叫果子,藏果,落花生。是我家乡种植的一种主要农作物。我的家在峄山东南郭参沟村,现和店子村建制优化后叫东参沟村,传说因为出过人参娃而得名。这里地处丘陵,沙土地众多,常年主要种植花生,地瓜。特别是花生,又香又脆,现品种花样又增加红的,白的,黑的。可生吃,可煮吃,可炸吃,可炒吃。花生油,五香花生更是人们的厚爱。
        对家乡的花生,有着深厚的感情,更有着说不完的故事。先从偷花生说起吧,上个世纪70年代,那是一个物质匮乏的时代。土地都归村小队统一管理,私人手里每家只有几分自留园,一般用来种姜卖钱用,花生只有村集体的田地有种植。到了花生成熟的时候,队里统一收晒,归集体仓库。实在馋的不行了,有一次,我偷偷的跨过村东的大沙河,跑到东坡苹果园东小山沟里,看四周没人,拔了几颗花生,猫在沟里慌慌张张的摘下花生,正好装满两裤布袋。不敢走大路,猫着腰走小河沟,到大沙河趟过水走牲口院院后的小河沟。本想一路无事拿到家里再吃,没想到趟过大沙河走到牲口院墙东北角河沿,河沿上有两位比我大十几岁的民兵在站岗。被他们一翻身,老实交代,把两裤袋花生给倒了出来,我吓得站在墙角不敢说话,也不敢回家。这时一辆辆拉花生的牛车从路上走过,车上装着满满的花生,白白花花的花生很是诱人,抓我的两个民兵不时得从牛车上拽几颗花生,边吃边笑。我心想你们两个人,把我口袋里的花生掏出来,你们却随意拽花生吃,不公平。但是敢怒不敢言。
        那时候各小队劳力统一干活,给工分,每天小队长吹哨在场里集合,小队会计记出勤情况。我们是四队,收花生时劳力们干完活都在牲口院里统一吃饭,用两口大锅熬的绿豆,豇豆,小米饭。劳力一人一碗,小孩没有,吃着非常香,去盛第二碗时就没有了,总是吃不饱的。记得在南坡收完花生,不再统一管饭,每个劳力两个馒头,母亲让我去代替她领馒头,我领到两个馒头不舍的吃,但是挡不住那白面馒头香味的诱惑,走一段路咬一小口,从场到家一里多路,两个馒头没有剩下,回到家很是愧疚。
       我们村的小学在村东北角,和邻近店子村一起叫郭店联小,学校一排房子,土坯课桌,板凳自己带。校长是慈祥的刘老师,刘老师一家人挤在东屋里,逢年过节家里都让带上个包子什么的捎给刘老师。在学校有时还为刘老师烧火,提水。忙时学生排队去队里场里干活摘花生,大家围成一圈,队长这时在一边讲话:“都不能吃,摘完花生要敷口,发现谁吃了花生不愿意的”。所以大家也不敢随意乱吃,只有个别大胆的往嘴里放。最后摘完花生从没有见敷口。到现在都后悔当时没敢吃花生。
         最高兴的就是村小队统一收完花生,收完的花生地分给各家去捞花生。记得在村南大沙河南叫“白莲趟子”的地,我家分了一小块。那天,父亲母亲不在家,我和奶奶一起去捞花生,几乎每颗下都有拉掉的花生,也许是村民故意拉下的。一小块地捞了多半上午,捞了满满的一簸箕花生,剥一颗放到嘴里,又香又脆,心里充满了满足感。
        摘完花生的花生秧全部垛在牲口院东边土沿上,小队用来喂牲口。四队的牲口院就在村南大沙河北,院后是一条小河沟,常年溪水不断。村民每天割了青草就在小河沟里洗干净,晾干交给队里,每天下午队里收草,每人8斤并记工分。我家要交32斤,我每天背着杈头去满坡去割草,坡里其实草光光的,每天都割不够任务。喂牛的有本家的二爷爷,他是抗美援朝的退伍老兵,生活上有照顾,外号“睡不醒”,手里拿着一条长长的烟袋,挂着烟包和火镰子。在朝鲜当兵时就是炊事班的,管拉锅烧火,常常和他说着话他就睡着了。冬天喜欢去牲口屋暖和,长长的牛槽被牛舔的光光滑滑的。有时躺在草堆里睡着,有时在花生秧垛上找没摘掉的花生,半天找到一颗,放到嘴里简直称得上是世间美味。
       牲口院西屋是放猪食的小屋,爷爷负责喂猪,小队里喂着几头肥猪,那是准备到年底分肉的。小屋的门其实就是几块木板订起来的,门缝很大,门的上面还少了一块木板,给猪吃的小瓦子花生饼,爷爷都放在一个小泥罐里用盖盖着。平时要个吃他不给,我和本家三哥瞅准爷爷喂完猪把小屋门锁上回家了,我拖着三哥从门上面的缝里爬到屋里,偷了两大块小瓦子花生饼,我们俩顺着小路,偷偷的咬一口花生饼,非常香。
       过了春节开春耕地时,小队里再把花生分给各家剥花生种,到时候光收花生米。这时想吃一个父母是不让吃的,因为每斤花生要交一定的花生米,吃了就交不够花生米了。
       1980年,小队分地到户,当时母亲认完地界,坐到地边激动的哭了。我家和大爷,二大爷共同还分到一头牛,那年秋就吃上花生了。学校每年要放秋假帮助收秋,还要每人交3斤花生,或10斤地瓜,按交的数量付钱。有一年,我去捞花生,母亲让我在家看家,我不愿意心想着我上学校交的花生还不够呢,母亲气的把我打了一顿。
        地分到户每年要上交公粮的,记得80年代后期每人要交60斤花生米,有一年收的不好,收的花生不够交公粮的。2006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征收,农民再也不用交公粮了。今年春天天气特别干旱,芒种时还没种上花生,父亲说心里特别慌慌。是呀不是农村的感受不到农民的心情,春天播不上种,耽误一年的收成。
       花生是童年的记忆,是抹不去的乡愁。我们现在的生活物质丰富,人民富裕,国家富强,想吃什么吃什么,再也不必要馋的去偷花生了。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依然要常忆穷时的苦,常念农民的不容易,常体验农民种地的艰辛。

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王子龙,1971年出生在邹城市,喜欢传统文化,音乐,游泳,爬山,太极拳,被山东省老体协授予太极拳项目国家一级教练员,《参沟的传说》收录在邹城市地名故事一书中。
(本期主审:朱丽茹)

邹鲁文学社》 投稿须知:

1,稿件题材以小小说、微小说、散文、散文诗、诗歌为主(诗词作品需注明用韵),来稿均视为原创,如有侵权,文责自负。
2,来稿方式,稿件一律以中文简体投稿。并注明作者姓名、网名、通信地址、联系方式、微信号等,以及作者简介及近期生活照一张,全部归入一个文档内,以附件格式发送指定邮箱,来稿自留底稿,未经采用,一律不退稿。邹鲁文学社官方微信:18265379084 、投稿邮箱:zouluwenxueshe@163.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大众论坛 (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

GMT+8, 2024-11-13 07:45

删帖投诉流程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