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论坛

搜索
查看: 232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郓城] 传承民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记张坑民俗文化展览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2-25 17:3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传承民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记张坑民俗文化展览馆
    张坑民俗文化展览馆位于郓城县武安镇220国道南武华路一公里处路西,文化展览馆主体建筑1000多平方米,分为红色文化、农耕农织文化、农家小院、古筝艺术和武术传承八大陈列区域
明洪武三年1368年,张氏祖从山西洪洞县老鸹窝初迁郓城县张营,后转迁城北王庄,1654年迁此定居。2020年村民张纯金经过几十年沉沉浮浮艰难的打拚,最终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他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致力于民俗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在上级各级政府的指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下,自筹资金200多万元,在自己的宅基地上建起了“张坑民俗文化展览馆”,以此为阵地,教育子孙后代饮水思源,记住乡愁,爱家乡、爱祖国。
    
在展览大厅的左侧是农耕文化部分,这些梨、耙、耧、石碾等农耕和生活用品、用具,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每一个陈列的物件,都记录着张坑村祖祖辈辈辛勤耕作的生活记忆,珍藏着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它不仅仅是世代人民在生活中所创造出来的人类文化遗产,更是本村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张坑民俗文化展览馆”的积极创办不仅为基层广大收藏专家和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藏品研究交流的平台,更为当地广大干部群众以及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民俗文化学习教育的基地。

    在红色文化展厅里,记载着梁仞仟原名梁于振烈士的生平事迹。梁仞仟烈士1931年考入山东省立六中,受新思想的影响,立志救民报国,同爱国学生一起走向街头,声援淞沪抗战,支持各地抗日斗争。1935年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7月,在武安镇洪王庄建立了第一个郓城县党支部建立了由共产党领导的郓城县第一支革命武装——抗日自卫团小分队,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呼他们是“窝窝队”。1939年9月,郓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梁仞仟兼任县长。1940年4月,建立运西专署,梁仞仟又兼任专署秘书长。1941年9月病逝于延安。梁仞仟的遗体安葬在研究院附近的黄家坪山顶,1975年移葬于郓城烈士陵园。
    古筝大师张为昭先生1895年出生于古筝之乡一一郓城县张坑村,大哥张为停,二哥张为台。兄弟三人青少年时期拜本县黎同庄黎邦杰先生为师。1937年张为昭先生在县委书记徐雷建的支持下,组建了郓城丝弦琴学社,肩负着为我党秘密传送情报的地下工作主要活动在郓城巨野一带。他们将我党的文件放在琴筒内,冒着生命危险将文件送给地下党领导得到上级党的嘉奖。
解放后,1956年受聘为天津中央音乐学院,1958年辞职返回故里。在家乡被选为县政协委员。张为昭先生弟子遍布天下,享誉海内外,学生韩庭贵、季玉玺、张友灵、张勤节等等都是古筝界的翘楚人物。张先生一生为人忠厚坦诚,纯朴大方,不求名利,甘当别人的基石,在我国古筝发展史册上浓笔重彩谱写了光辉的一页,齐鲁古筝遗音万古千秋!
郓城是武术之乡,张坑村自建村以来,就有习武之风,名扬四邻八乡。目前,为更好的弘扬中华传统武术,传承国学文化瑰宝,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自身体魄,该村又把传统武术推进了校园,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尚武精神和武德情操,彰显中国武术的魅力。
“张坑民俗文化馆”馆长张纯金说新时代,要坚持传承与创新并举,让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回归并为乡村振兴提供源动力,成为建构生态文明的耀眼底色,唤醒乡村沉睡的本土文化资源,将传统民俗及昔日的寻常景物,转化为乡村文旅产业新业态的特色底蕴和宝贵资源,增添美丽乡村建设的独特魅力。
(于天银 马现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大众论坛 (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

GMT+8, 2024-5-19 01:37

删帖投诉流程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