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论坛

搜索
查看: 4766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缅怀良师益友张传玺 纪念张教授逝世一周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2-18 18: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缅怀张传壐良师益友

       我与张传玺教授都出生在日照涛雒镇,我1930年出生,他长我三岁,二人1936年在涛雒小学一年级同班。我是他去世前唯一活在世上的一位同学,因抗日战争我们只有一学年和两个月的同学关系,后逃难分离,各奔东西。直到1945年9月间,抗日战争胜利后,他背着能吃一个月的煎饼徒步来青岛求学,他从这座青岛小港码头坐小帆船横渡胶州湾来青岛落地。(照片1,我站在青岛小港改造后的码头回忆介绍张教授的往事拾遗file:///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我

       他被同船一位年轻人带进青岛金乡路44号一座大杂院(见照片2,我站在大门外迎接file:///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jpg)

       读者进入大门看看张教授初来青岛住过的地方(图2为本文作者,2006年9月尹德炬摄影金乡路经改造与大杂院成为历史垃圾,在青岛金乡路和大杂院消失了。)


图3南北方向住民杂院)file:///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    经过近40年变迁,这个大杂院变得拥挤不堪,没有容身的走道,而在1945年,这个院子还有房廊,张教授与多人置身楼下一间阴暗的库房内。在这个院内他遇见我的父亲,我父亲见一位朴素的青年人,经攀谈才知是位乡邻,就邀请他上楼到陋室待茶做客。(见图4file:///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jpg)
(图4尹德炬摄影背侧房屋)我我我我              
    我闻声出屋迎接,当年我才15岁,进屋后逐渐引入话题,才知有乡亲同学关系。我当时正在胶县一教会中学读初一,暑期在家,因时局变化,正在家中准备功课在青岛考初二。我父亲让传玺白天到我家复习功课,也可以帮助我学习,传玺爽快答应了。他天资聪慧,知识丰富,天南海北地理历史知识无所不知。我虽早来城市5年,但知识仍然欠缺,所知甚少。在他的帮助下,我逐渐思路开阔起来。最难忘的是,他告诉我,早年北京大学有位教授,年青时曾数次报考北大没有考取,但矢志不渝,发誓要考取北大,当北大教授,后来果然如愿以偿。当时他讲的有名有姓,虽然我无法考证故事真伪,但那种顽强的拼搏精神一直都鼓舞我的立志学习。两个月后,传玺跟随我家搬迁到费县路35号(见图5),这里住居条件有所改善,传玺与我在一个电灯下同桌复习功课,晚上同床盖一套棉被而眠。我们都考上青岛第一中学,他在初三,我在初二,在校期间都参加过反国民党“国民党对沦陷区学籍的甄别枪杀费筱芝惨案”运动。过了1946年春节,他跳板考入青岛铁中,学校管饭还可以免费住宿,就搬出我家,也结束对我的辅导,从此我与他很少见面。但他经常来看望我父亲。不久又听说他考入山东大学先修班,后又考入文学院历史系。我父亲经常以张传玺为榜样告诫我说:你看看张传玺连跳三级,你不留级就好。这也是对我无形的鞭策和鼓励。我是住校上学,难与他相遇。他不久又将他弟妹以及母亲都迁到青岛,在我家落几天脚。也不知道他怎么安置他的母亲弟妹安家在青岛。他有位弟弟叫张传英,他常常到我家,在1948年来我家介绍他读师范情况。我父亲无收入坐吃山空,我只好退读高一年级考入免费的李村师范学校,与传英一个
    学校,他比我早一年考入该校。我和传玺都是1950年在青岛工作,他教的中学教育,我教的职工业余教育。1953年我考入北京地质学院,到1957年之间我与张教授只见过一面,直到1963年我到北京旅游结婚,才有机会到北京大学拜访张教授。他那时跟随翦伯赞当教师,他知道我在宁夏工作,我爱人在青岛工作,他与我都是双职工分居两地生活。我直到1978年调回青岛才解决双职工分居问题。直到上世纪90年初,我到北京再次拜访他,才有机会见到他老伴丁老师,这也是唯一一次与丁老师见面。到了2010年,借用电子信箱和微信才与张教授有了书信联系。没有想到到了传玺正在鼓励我学习的时候而离世,他给我留下几封书信作为良师益友的佐证和对传玺教授的追念!这是他晚年鼓励我的一封微信file:///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

file:///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jpg

(见图5尹德炬摄影这一建筑我家早1958年后已迁出。现被房管回收封闭保护)

    在我们互相交流中,他写了《忆旧涛雒100例》,我用电脑为原稿打字,发表在家乡各类文史集中。后他继续写了忆旧《涛雒旧事500例》,经我初步整理注解后打字,由台湾尹德龙先生编辑,与前《涛雒旧事100例》合并成为;《涛雒旧事600例》。file:///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6.jpg

    我后来知道,在抗日战争期间,张传壐避难在栈子村外祖父母家中,在栈字小学读了几年,那个学校有几位共产党地下工作者教师,他在这所学校接受过革命教育,对他的政治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这对他后来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不无影响。他到了八十余岁旧地重游,回到栈子小学走访,他的母校设立以他的名字奖学金鼓励优秀学生。(注:(注;file:///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7.jpg读栈,是日照市涛雒镇小渔村,因字典无此字,就将file:///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7.jpg改成栈字。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把file:///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7.jpg子制作电视节目)

    在他去世前还鼓励我秉烛学习,下面是他与我的通信,附在这里作为纪念:

    传壐学兄:我收到你的来信,我平日与网友作“一日微信”聊天时,谈到受益于一位乡村私塾老师的教诲,虽在在文言文学习上,没有增加知识,但他教书育人的精神,以及教学的模式和一位老人的生活方式环境,到了人生晚年好似在追思梦游,也许是受到”乡愁文化”的影响。没有想到你在九十三的高龄还重视我的微信,给我很有意义的指点。我把你的信请一位有文言文根基也爱好文史的同学帮忙打字,这样更清晰。请你再核对一下是否有错。可钦2020-11-9日



北大教授张传玺先生给尹可钦的回信

可钦:
  你所谈的创办“私塾”,读“五经四书”,等等,使我大吃一惊!你的思想,今天少有。这不是思想倒退,而是跃进。说也奇怪,可倒很佩服你这一想法。我读古书,至今已有七十年了,可以说“无书不读。可是到了今天,才刚刚入门。说一点,请你指教:
    1、孔子是位“口述史”坚信者。如他说,“尧、舜之时,如斯为盛”。说是五千年左右的尧舜时,“互谦让”正位,大发感叹!
    2、在四五千年的尧舜时代,人们已觉察到建立以多民族、大一统、中央集权为基本政权形式的国家是必要的,而且由来已久。在中国,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大约在原始社会后期的父系始族社会,即现代考古学的旧石器时代后期至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及浙江一带的“玉琮”文化,其文字说明有:“民以劳止,讫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3、东汉前期,女史学家班昭上书皇帝,为她的二哥班彪,年已七十岁,免去西域都护,回京师洛阳休养。上书说:“民以劳止,讫可小康,惠此中国(河南洛阳以为中心),以绥四方。”皇帝同意她的要求。可是班彪回洛阳,在路上劳累月余。回到洛阳,即劳累病倒,不久离世。其妹班昭非常悲伤。
    我过去对历史悲剧见的很多,习以为常。这次整理《毛泽东批注二十四史》,知道嘉庆皇帝到武英殿直抓在武英殿工作的大小文官学者,无不战战惊惊,恭敬、小心的查阅各种有关版本,找其异同,并历代注释专家的取舍、评议。武英殿本之长处,莫此为深。我作为一个老读古书的学者,才第一次入门。获益匪浅,感到第一次开窍。
    4、我才开始知道”二十四史“的真意与乐趣。今天,学生向我有所请教,有真感到”非此莫不谈的必要。”
    5、话太啰唆,到此为止。
    6、欢迎“大谈随感!”再谈。

                                                                                                                 2020 传玺



附原信:



file:///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9.jpg







file:///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1.jpg

2020年11月

附我的“一日微信”:

我在做梦再当老师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又名《韩子》。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韩国贵族出身,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看到韩国国力日益削弱,韩非几次劝谏韩王,但韩王听不进去。在韩非在世的时候,他写的这本书的名声就很大了,当时还是秦王的秦始皇读到了其中的《孤愤》、《五蠹[wǔ dù]》等篇章,非常喜欢,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但在公元前234年,韩非奉命出使秦国时,却被李斯陷害入狱,后来被逼服毒自尽。---引自百度资料
    1940年我还在老家逃难时,母亲带我和二岁多的妹妹,躲藏父亲的姨母家,叫焦古庄村,社会秩序比较稳定。姨爷爷是农村的旧知识分子,只会文言文。在村里学堂有三间茅屋一个有围墙的独立小院,茅屋有几张课桌,有十几个学生,教的都是古文课。我也跟着学了一个月,课文我早已忘记,尤其是文言文,与我在正规学校学外语一样,我对文言文不入窍。姨爷爷是由学生轮流送饭,从不回家与姨奶奶一起吃饭,后来由学生将他送终。由此勾起我将来能到农村教几个学生学古文,能养老,也是一种归宿的想法。我没有文言文的根底,怎么来教课呢,可以一面学习一面教课,怎么学怎么教。

我模拟如下:
    (一) 购买一套现代版的译成白话文的文言文书籍,如《五经四书》、《史记》等。这些书不仅有白话,也有注解和点评,可以用电脑搜索更多参考资料。
    (二) 我摘录一段韩非子的《孤愤》

韩非子《孤愤》原文及翻译

原文:

    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人臣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非谓重人也。重人也者,无令而擅为,亏法以利私,耗国以便家,力能得其君,此所为重人也。智术之士明察,听用,且烛重人之阴情;能法之直到劲直,听用,矫重人之奸行。故智术能法之士用,则贵重之臣必在绳之外矣。是智法之士与当涂之人,不可两存之仇也。

    老师来到讲堂,先点名熟悉学生名字,老师预先要知道学生名字的读音,不要点名念错了字。

    然后叫一个学生读这段课文,读到不认识的字,老师写到黑板,如矫奸,循….

    老师打开电脑搜索生字的读音,让视频链接到银幕上,学生都看清,就让学生大声读两遍,再问学生还有哪些不认识的字,并用语言鼓励学生说出不认识的字。然后问谁讲解文章的句子,没有人敢于站出,老师就随便提名让学生来大胆根据字意讲解,可能引起学生笑声,老师引导鼓励,然后按译文讲解。再插入小故事,结束一段课文。附译【文通晓统治策略的人,(对智的讲解就称有智慧,有谋略)必然识见高远并明察秋毫,不明察秋毫,就不能发现隐私;能够推行法治的人,必须坚决果断并刚强正直,不刚强正直,就不能矫正邪恶。臣子遵循法令办理公事,按照法律履行职责,不叫“重臣”。所谓重臣,就是无视法令而独断专行,破坏法律来为私家牟利,损害国家来谋利自家,势力能够控制君主,这才叫做重臣。懂得统治策略的人明察秋毫,他们的主张若被采纳,自身若被任用,将会洞察重臣的阴谋诡计;能够推行法治的人刚强正直,他们的主张若被采纳,自身若被任用,将会矫正重臣的邪恶行为。因此,懂得策略和善用法治的人若被任用,那么位尊权重之臣必定为法律准绳所不容。这样说来,懂法依法的人与当权的重臣,是不可并存的仇敌】。----引自百度资料。这样讲解完毕,学生就可回家,也可留下来与老师自由交流。我的构想是否能实现,我已经走不动了,只能做梦。

    注:《五蠹》[wǔ dù] 战国 末 韩非 作《五蠧》篇,指斥学者(儒家)、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游侠)、患御者(逃避公役的人)、商工之民为危害国家的五种蠧民

网友点评

    1、老兄设计出来的,关于老师自身虽为文言文盲,却能教授乡村学生文言文,以图生活自保,这也是一条生存之道,这与你早年曾经读过师范,对于教书职业的艰辛有深切体会有关。可惜你那时还没有电脑,无法把百度上的解释放映到黑板上。不然的话,你也不需要重新再考大学,只要把如何教授文言文的方法持续地发扬光大就可以了。好主意!

    2、老尹做梦瞎想,还四书五经呢,谁去听课?没有人原意听的,放心吧!

    3、如果你课堂摆上几盒香烟、茶水、花生和瓜子,村内留守老头可能去凑热闹。还是自己或找位留守的老太婆,给他适当的工资为你做两顿饭,对你照看一下,看看你是否活着……。(注:以上日照网友点评隐去网名)

    我没有写作水平,仅以此拙文来缅怀我的良师益友,用我泪水为他打扫庭院,把我们的友谊用文字留下记忆!

                                                                                                             尹可钦2022/2/10




2
发表于 2022-3-2 08:37 | 只看该作者
4
 楼主| 发表于 2022-3-2 20:16 | 只看该作者
终于可以打开了,但插图还在害羞而隐藏着?
5
发表于 2022-3-3 08:14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大众论坛 (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

GMT+8, 2024-6-1 09:24

删帖投诉流程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