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论坛

搜索
查看: 288717|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八路军一一五师运河支队群英谱(0001)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7-22 09:4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八路军一一五师运河支队群英谱(0001)
罗荣桓


1902年生,湖南省衡山(今衡东)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一师一团特务连党代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营党代表,第二纵队党代表,红四军政治委员,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红军总政治部巡视员、动员部部长,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红军大学一科政治委员,中国工农红军后方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二书记,华中军区、中南军区第一政治委员。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管理部部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1963年12月16日逝世,终年61岁。
毛主席对罗荣桓在山东工作的评价:“罗荣桓到山东的第一天,就想的是把山东全部拿过来,就想到为把全国拿下来尽义务。山东把所有的战略点线都抢占和包围了。只有山东全省是我们完整的、最重要的战略基地。北占东北,南下长江,都主要依靠山东。

罗荣桓在决定中国革命成败的地区,做好了决定中国革命成败的事业。”在领导山东抗日根据地期间,罗荣桓统筹兼顾着眼长远,“把山东整个战场看成一盘棋运筹”。他团结“山大王”万春圃、孔昭同,联络东北军于学忠部,挤走顽固势力李长胜部,积极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性地提出“翻边战术”(即敌人打到我这里来,我就打到他那里去)和对敌斗争“六字”(插、争、挤、打、统、反)方针,实施分散性、地方性、群众性的游击战,有准备有计划地反日伪“扫荡”。同时,罗荣桓在部队精简整编中妥善安置老弱病残,对于降级使用的骨干耐心说服教育,教导他们要从斗争需要出发,从部队的长远发展看问题。 1945年日本投降后,罗荣桓以精简整编保留下来的骨干为“酵母”,一下子就在山东发展了8个师、12个警备旅、1个滨海支队及1个海军支队,迅速布置部队接受敌伪投降、夺取城市、消灭顽匪等工作,使山东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唯一全面控制了战略要点的省份,发展成为我党我军的重要战略区,对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138
 楼主| 发表于 2024-6-16 09:10 | 只看该作者
                    天地英雄气   千秋尚凛然
               ----运河支队群英谱(0220)马安荣
      马安荣烈士,(1909---1942)台儿庄区涧头集镇前马家村人,生于1909年,家境富裕,爷爷马振绅是清末的五品知州,为人生性刚直,义肝侠胆,有极强的民族气节。烈士从小就在父辈那里了解到民族、国家屈辱的历史,小小心田就滋生了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烈士变卖田产,购买枪支,拉起了二十多人的义勇队伍,维护乡邻,保一方平安。
      1938年,徐州,枣庄,峄城,台儿庄……鲁南的大片土地先后沦陷,在党的领导下,共产党人朱道南、纪华在涧头集建立了党的组织,发展了共产党员马瑞祥(又名马德林),在叔叔马瑞祥的影响带动下,马安荣积极从事抗日活动,1938年在叔叔马瑞祥,花如景指导员的介绍下,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找到人生的正确方向,全身心的投入民族伟大的抗战事业。
        1940年,运河支队成立后,马安荣受任运河支队峄县大队二中队长和运河支队一营二连连长。几年间,展转运河两岸,微山湖畔,先后参加杜庄,黄丘套等大小战役几十次,成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
     1942年日伪开始疯狂的蚕食战,烧杀抢劫,无恶不作……烈士在旺庄的反蚕食战中,在前马家村西部战场壮烈牺牲,时年33岁。同时牺牲的还有李山口的李开成、李开胜二位烈士,李开胜烈士被日伪打了贯肠,肠子拥出腹外,鲜血染红全身,仍继续战斗,直到最后牺牲。
      烈士牺牲后,由于在鲁南苏北有巨大影响,日伪痛之恨之,在第二天败退中,用铡刀铡下烈士的头颅,带到涧头集日伪公所,为邀功领赏,由汉奸亲日分子涧头集谷庄人:谷颜合,用木箱送至峄县城日伪府。日伪为吓阻我抗日民众,将烈士的头颅悬挂在峄县城城楼的吊杆上,数日示众......。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烈士的牺牲,换来了新中国的早一天来临。
        烈士的头颅,虽经地下党多次营救,但当年险情万变,至今迷失!烈士为民族的抗战而死,虽死尤荣,感天地,泣鬼神;烈士的英名与天地共存,与日月争辉!
(二十二年四月二日马杰。摘自长发哥哥微信。)

136
 楼主| 发表于 2024-6-7 11:15 | 只看该作者
水是生命之源,水不仅作为溶剂,使得化学反应能够发生,还提供了生命所需的养分和环境。
134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10:14 | 只看该作者
                                                  天地英雄气   千秋尚凛然
               ----运河支队群英谱(0212)郭影秋郭影秋(1909年-1985年10月29日) ,又作郭映秋,原名玉昆,又名萃章,江苏铜山人。中国教育家,北京市政协副主席。1928年肄业于无锡国学专修科,1932年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1934年任江苏省沛县中学教务主任,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教务主任的身份掩护下从事中共地下工作。后投笔从戎,在微山湖一带发动组织抗日,任湖西军分区司令员。后分别担任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主任、解放军十八军政治部主任等职。


     1932年秋,郭影秋从江苏教育学院毕业后回徐州。1934年应沛县中学校长苗敬一的邀请,到沛县中学任教导主任。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6月因从事党的活动和宣传抗日被国民党逮捕关押于徐州监狱。1936年,在老师俞庆棠和民众教育馆赵光涛、徐毓生帮助下,由赵光涛作保,被释放。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铜山工委书记、第五战区民众抗日总动员委员会组织总干事,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政委、中共苏鲁豫特委委员、苏鲁豫支队独立团政委、湖西专署专员,为徐州团结抗战和湖西根据地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1946年4月18日,作为徐州第四执行小组中共代表与国民党代表丁复、美方代表邱斯特赴丰县、沛县调处。1946年6月9日,任济宁市委书记。1952年秋,任云南省政府副主席。半年之后,任省长兼省委书记处书记。1957年9月,任南京大学校长兼党委书。1963年,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1985年10月29日,病逝于北京。
128
 楼主| 发表于 2024-4-26 10:42 | 只看该作者
于化琪同志简介:
又名于化溪,曾化名周庭浩,原籍江苏省东海县南乡深沟庄(现改属灌云)。1907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九岁开始读私塾。1924年进入高等小学读书。在校期间,他以高等小学代表的身份,参加反日会及其爱国活动。1926年,于化琪考取灌云县第八师范。1930年2月,考取江苏省教育学院。1933年夏,在教育学院毕业后,受聘于铜山县农民教育馆当教育部主任。尔后参加在开封召开的中国教育社第三届年会,同年秋任浦口分校主任。1935年2月他到天津职工学校读书,在此期间被选为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会员。1936年1月,他参加中国教育社在广州召开的第四届年会。三月到七月他和其他人一道参加全国经济委员会在江西办的农村服务区管理处任巡回教育指导员。1936年夏,于化琪回上海后,进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任组织干事,这个研究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术团体。 “八.一三”后,他来到徐州,作短暂的活动后,即至赣榆县农教馆任农事部主任,不久得到第五战区动委会赣榆县指导委员的委任。11月又改任主任指导员。1938年1月,于化琪在徐州由郭影秋介绍加入共产党。随后在滕县善堌任农民抗日训练班教员, 同年3月,又调回徐州。特委派他到宿迁县政府当动员科长。1938午9月,他受命重新建立峄县县委并任县委书记,公开名义为第五战区游击总指浑部鲁南办事处副主任。不久,他又被调任临郯费峄四县边联县委书记。1939年2月到1943年7月,于化琪先后任鲁南特委统战部长、山东分局社会部政府工作科科长、鲁南三地委委员、政府工作部长、鲁南区党委委员、鲁南行政专员、区党委秘书长、统战部长等职,1943年7月任鲁南运河地委书记。1944年。6月,于化琪进山东分局党校参加整风,反攻时任海州市委书记、市长。解放战争及建国以后,历任山东省政府处长,南昌铁路局党委书记、局长,上海铁路局党委委员,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处长,党委副书记,政治部主任。1958年任中国农业学院农经所副所长,1962年任苏州市政协副主席。1984年十月病逝于苏州市。终年77岁。
     于化琪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给后人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继承.探讨.挖掘......

121
 楼主| 发表于 2024-4-6 09:51 | 只看该作者
           天地英雄气   千秋尚凛然
---运河支队群英谱(0149)




孔    云

孔云,运河支队卫生长,山东省
泗水县高峪村人。1924年生,其父
系农村贫苦的中医先生,他自幼在本
村上小学,未毕业就跟父亲学习中
医。“七七”事变后,全国人民奋起抗
战,1938年2月,他由表兄共产党
员赵玉介绍到(新)泰、宁(阳)边
区参加边区县委领导的抗日教国服务
团,同年7月,他被分配到山东八路军
第四支队泰宁独立营当通讯员。年底,八路军山东纵队成立,
他进纵队卫生部举办的卫生人员训练班学习。1939年7月毕业
后他回到泰宁独立营当卫生员。当年冬八路军一一五师进入鲁
南,泰宁独立营改称大队归鲁南领导。1940年春鲁南军区第一
军分区在泰宁地区成立,他被调军分区司令部卫生所工作。军
分区成立之后,机关随即转移到邹县东部山区,开创邹东抗日
根据地。1941年秋他进鲁南军区医务人员训练班学习,翌年的
6月由赵安坤、范惠民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2年夏,孔云在鲁南军区医务人员训练班毕业后,分配
到运河支队任卫生长。当时运河支队处于最艰苦时期,部队以
连为单位在敌占区隐蔽活动,部队没有自己的卫生人员,伤病
员都分散安置在老百姓家中隐蔽治疗。他到职以后,首先培训
卫生员,边教学边工作,从敌占区购置医药器械,建立卫生
所,他成为运河支队开展卫生工作的第一人。

   1943年春,孔云带领由他培养的几个卫生员,建立活动的
隐蔽医院,收容治疗不能随连队治疗的伤病员。医院单独活动
在黄邱山套及其以南地区,他不仅负责医疗工作,还要带领医
护人员和伤病员进行武装自卫,保证伤病员的安全,自行筹划
给养,保证伤病员的生活。在游击区活动中,还要和国民党部
队韩治隆部下属人员进行友好的联络。在医药器械欠缺的情况
下,好多伤病员迅速恢复了健康,伤病员能够得到安全的治
疗,对部队的士气,给予很大的鼓舞。
   1943年冬运河支队划归新四军淮北军区,孔云于翌年1月
进淮北军区第三军分区卫生部学习。同年6月毕业,他被分配
到军分区独立团卫生队任医务员。独立团进入运河南地区配合
运河支队作战,他在完成战场医务工作之外,还为两支兄弟部
队作友好的联络工作。1944年冬,他任军分区卫生部医务干
事,不久任铜睢卫生所长,华中军区第七军分区卫生部直属所
副所长。解放战争时期,开始在华中军区六院三所任副所长,担
任收治苏中七战七捷的伤员。1946年冬转移到山东,负责收治
宿北、鲁南、莱芜等战役的伤员。1947年,孟良崮、南麻战役
之后,他先后任华野第九、第一医院医务主任。1948年8月进
华东军区卫生部白求恩医学院干训队学习,翌年8月结业后,
调任徐州市卫生局医政科长。1951年带徐州抗美援朝医疗队,
为治疗志愿军,朝鲜人民军伤病员服务半年,后任徐州第二人民
医院院长,徐州市卫生局副局长、局长,其间一度任中共徐州
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并担任徐州市红十字会会长。1983年离休,定居徐州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大众论坛 (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

GMT+8, 2024-6-29 19:21

删帖投诉流程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